欢迎访问 夜阑小雨 我的学习碎片档案,这里记录了我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中经验,希望给您带去帮助。

【转】从科学决策出发,在自认理性中迷失

产品经理 夜阑小雨 1312℃ 0评论

     本来是想写一下一点想法,先被百度空间搞了郁闷,我发牢骚,我已经很包容了。

     做产品,是既要做事,也要做人,不比某些职业。感性上有高度和韧性,理性上有广度和决断。好的特质很多,大家各自不同,我就不穷尽了。

     先说做人,做人,说穿了,首先是个怎么看自己的问题。有人光琢磨别人,察言观色那是人精了,但是做人还是很差,大家依然不喜欢你。所以做人,不论你个性木讷还是活泼、聪明程度高低,首先是怎么看自己、怎么对自己、自己拿自己当那回事的问题。涉及到脸面(自尊)和身段(自爱),四肢(能力)和躯干(意志),这一切,最好是有头脑(意识,天分)的。

     有的产品,你不知道怎么才能搞活,一段时间有些找不到方向,或者从来没有突破,尝不到甜头只有苦涩,这确实压力大,不能显得自己像没用的人嘛,毕竟研发测试之类一堆的苦命人都等着你给出方向呢,但你要知道,这些都不是异常,很多时候是正常的,少有一帆风顺和只升不降,当然,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所以,看到不好的趋势不用难为情,你要看趋势上的变化,不断寻找预见可能的拐点,去实践,也就是创造机会,这需要耐力和勤奋。若你在上述情况中,不愿意认真勤奋的学习工作、不敢去拉下身段、脸面去冒险、丢脸、试错,从而在万千教训中找到正途,这是大不对。虽然这我都能理解,毕竟,没有几个人可以战胜自己的虚荣心、既得地位、利益,所以,百度空间也可以跟随热门的方式,在没想明白得情况下试着去搞交友,你也可以为了拉人气和迎合小孩子交友用户去弄什么砸蛋。但是,你得看数据。不要看数据表明的效果,看看诊断指标,这繁荣是不是真的是大家要的那种繁荣,以及,不要看多少人因此就点了(正面收益),也看看有多少人多少次再点取消(负面影响)。负面的影响,也许一时不需要真的做什么,或者对你产生影响,但你也不能忘记有这回事。因为,我们都很容易忽略掉这种东西累积放大的变化趋势。所以,我们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去看大家不注意和容易忽略的,而不是去显摆你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东西。知道的多,体现在知识面差异的部分。
     那么就算不知道干什么,交友热去做交友,也要有个胸襟考虑,你是百度,你不是刚入行的xx岛主、xx洞主之类的来蒙投资的;你这个产品也不是一天两天上线测试了。你现在要交友,得明白,交友其实是很难做的,那可比做个个人空间难而不是简单和快速的!交友哪里是单纯靠运营抽奖、贴点美女帅哥照片给用户点,就能交起来的?你不是婚恋网站,也不是moko,你没人家的垂直专业积累、目的性定位、相应打法和身段的团队、可以不讲究的资源和手段,你就不要化妆一下也去学人家站街拉客!站街没你想的那么容易,尤其是你是个公众人物时。

      很多的产品经理,都不愿意承认,其实自己没多懂产品、和某个领域,其实这是个事实,没什么不好认的,要是产品那么容易懂而且一成不变的保持让你懂,那这个世界天天都有新玩意,早疯狂了。

     本来,做产品就是千错万错才对一次的事,本来就是你劳动很久才能产出一点的工作,所以成功弥足珍贵,一点点进步都值得骄傲自豪一下,但大部分时间,你要本分。专业干产品,其实是很苦闷,得要承认,你的技能是不可量化的,别人看不懂的是事,也别搞得别人也看不懂你了。你不是工程师,也不是UED,你没有固定的方法论和技巧,也不该有,你和艺术家一样,是靠感觉(可以后天习得,但是先天有一些习得的前提条件),然后靠大量、勤奋的训练、排练(outliers提到的万小时理论),靠机遇(这是必要条件),说穿了,你是靠比别人更好的感知和表达来生存的。不要以为自己是砖家就总敢扯淡,我早说了,做产品,没有恒久的砖家!以为自己跟钻石一样成了名就恒久远,扯淡,能燃烧的煤块才是恒久远!钻石是虚荣的被需要和被赋予的价值,没人捧的话,自己有什么价值?

    有的产品经理,脸皮薄都用到做事了,做人脸皮又厚起来。我一直还以为,好的产品经理都脸皮厚是体现到做事和做人两方面,就是得多冒险、敢试错、不服输、不怕白眼,才能有运气、在那些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还没什么人来过、大多数不愿意去的领域碰到真相,太热闹的地方出不来英雄的,出来的,是运气好的家伙而已!

    做产品,你不泥里滚、土里钻、让别人都忽视你、让“大佬”藐视你、最好是竞争对手和江湖大鳄都忘记你、不知道你存在、不知道你在干啥,你怎么可能偷偷抓住弄清真相、抓住刚刚才出现、那些少见的机会?

     你没有保持creep的勇气,经过那些不信任你的委屈、不忿、少人知晓、没人搭理的艰险和磨砺,你无法最终不屈的站立、无法淡定的在少数人才能保持真正生存力的领域活下去。

     说实在的,做产品的人确实和做艺术创作一样一样的,你要有些天分,就是思维方式和性格,你要无比努力吃苦和真心的愿意卑微,去付出锻炼,才有一些可能成功,慢慢的你发现就算如此,你也不一定就能脱颖而出,在大家都差不多时,你要有所不同,然后你要有信念坚持下去做自己擅长的,你也要相信一些东西,所谓你特别的信仰和固执,这是搞这类工作大成的基础。

     如果不是这种人,你可以去做其他靠经验主义、关系积累、工时积累就能越来越值钱的工作,而不是来做产品这种经验主义和资历也并不完全管用的事。包括我和很多所谓的优秀产品经理在内,取得一个大成就需要运气和机会,时代的机会,平台的运气,团队的运气,但就这份运气和机会,也是一万个人、一万个公司里个位数的人才能把握住的,你nb哄哄的去凑热闹,能把握嘛?十个人做事,通常五个混,五个努力,五个努力的人中一个运气好,他就成功了。我们要接受做人的快乐,不要因为怕被认为不成功而和自己较劲。

 

     说正经的做事吧,正经的,都不长。我本来是要写作为产品人员的感触:

     大部分公司,不论什么类型,是不是IT企业,在做产品和决策以前都会安排调研,不论是模仿还是原创,这很正常。但不少是带着潜在的预期假设去调研,这就麻烦了:如果你已知结果、去选择缔造该结果的调研对象去研究分析,然后通过解读一些已经成为事实的局部现象,那你的调研结果一定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之前想要的,几乎不会有例外,很多人是带着自己知道的结果去证明自己想的应该是对的,这不是调研,调研是对已知事实部分有未知结果和发展的(是帮助形成思路、启发而不是具体决定的),是用于防止决策错误和片面思维,而不是单纯以此形成决策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过去总是让新做产品pm的同事去做大量的调研分享,这不是抓苦力呀);我们做产品调研,和做统计调研的区别就是,我们是主要调研失败、尚未成功而不是主要调研已经成功的(看得失而已,不要为“所得”动),那不是产品部的工作,是商业分析部之类的工作,他们是统计分析,我们是摸排探索。

     出发点预设以及目的不正确的调研,很容易得出类似规律的说法,来巩固自己早先“臆断的其他层次的事实因果逻辑”,所谓经验主义的部分表现——以即成结果去反过来证明这类因果的充分和长期合理,其实,这不需要你去调研来证明呀,我可以说存在即合理,这道理人家黑格尔就是早看到过这现象所以归纳过的。可惜,很多本来应该做产品调研的人,都是在这么做统计性质的调研,因此以为自己研究过了,所以很懂了,所以都对这些玩意了解到彻底了,自己也这么干就应该成功了,一旦没成功就怪东怪西了。

     针对单一的已知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没有证据链,用单一、聚焦也难免特殊孤立的结果例证去反证当时原因的足够充分,是比较无用的。很多公司做产品和决策也很容易如此,纳闷为啥自己充分的论证和调研过,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呢。

    须知,复盘别人的教训比复盘别人的成功更有价值,复盘以后,你应该意识到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是不可行的(模仿是可行,只是高度就不一定了)。血泪经验比谈成功论有意义。要多做调研了解业务没错,但不要尝试证明什么。你的决策终究来自于你自己的摸索和信念,你的摸索要结合你的特点;其次就是,若是没有信念和坚持,一味跟着热闹和成功的,很难也成功。

    做产品,既要通过“证明”来获取信息、启发和摸索检验方法,更要勇于“证伪”去推翻过去的自己和已有的业绩、来达到让自己“甘于”不断学习、低调清醒,才能维持进步和真的战斗在产品一线,而不是枕着nb名号睡大觉,最后被鄙视。

     证明和证伪是个意识问题,不是方法和形式的问题。这就是调研中常犯的错误。所谓不是形式问题,是指:有的证伪,也是为证明。那个区别,是你心中预设的到底是什么,别人轻易难知晓。

 

    有的人,在大公司,大平台,放着大好的资源、算法、技术、策略、经验、别人潜在而你不充分挖掘的建议不用,只是以大公司的荣耀和待遇高枕无忧,以为自己进来了就已经是一种成功。进来了也是可以庆幸,是庆幸自己终于获得了创造价值的可能、资源甚至说跳板才对,你去一个公司是为了有些价值,不是说你终于拿到offer了所以比没来的人显得多成功;有的人,认为自己身居某个公司某个岗位,公司nb,自己又管着这个,因此nb……然后从被动到主动的,逐步出去装作很懂的砖家,指点江山,介绍成功的经验(有的甚至不是自己干的,甚至自己其实啥也没干,是自己来之前就已经那样的,自己只是调换下几个螺丝,显得很忙),这实在不该是产品人要做的事。

     有的人,善于做培训,那你别做产品。建议一些“成功大公司”索性成立一个“成功产品推介部”甚至“xx学院”(真有这么搞的,去讲过去成功的故事培训人。当然这事也有不同干法,也不全是糊弄事),专门让成功了的“产品人”出来介绍是怎么成功的,让想继续做产品的人继续做产品。

      追求成功、享受成功、消费成功,这玩意,你分开了,说透了,很多人就知道如何选择了。职能重叠,很多人就迷失了。

转载请注明:夜阑小雨 » 【转】从科学决策出发,在自认理性中迷失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