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在将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推向市场前,曾邀请了65万位顾客对其进行beta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场所来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会在场—编者注)。这项研发投资为微软创造了5亿美元的价值。对微软而言,这的确是笔不错的生意。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公司进行类似beta测试这样的活动,与顾客分享最初充满缺陷的产品理念,并在为时已晚之前获得他们的反馈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企业竭力隐藏它们的产品理念,直到这些理念变得绝对完美—至少是其设计者认为已经绝对完美。
对企业而言,在产品开发的早期表露其理念可能是件痛苦的事,但这样做是有其意义的。在很多情况下,顾客希望参与产品的设计过程。他们希望与企业进行交流,以确保可以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而不仅仅是那些“设计天才”认为可以畅销的产品。
消费品生产企业更需要像高新技术企业那样采取“领先用户方法”(lead-user method)。这种方法可以鼓励成熟用户积极参与产品的开发过程。对工业产品创新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如果用户期望新产品带来的好处越多,他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获取解决方案。用户期望生产商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
今天,带有开放式厨房的餐厅并不少见,食客们可以看到大厨是如何给他们做出东西来的,他们有时也会自己动手收拾碗碟或做沙拉。实际上,许多服务型企业都深谙将顾客转变成“准雇员”的价值所在。
有时,这些“帮手”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对企业的畅通运营做出了贡献。当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让租车人登上穿梭巴士,然后步行到停车场取车时,这实际上减轻了其员工的工作;当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开会前,将厚厚的信息表格传真给客户进行填写时,这大大节省了会计师的时间;当顾客在餐馆里为自己服务,甚至在用餐后清理餐桌时,他们实际上分担了服务生的工作。
所以,为什么不去获得用户的帮助呢?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过程,成为协同设计者,有助于确保企业生产出顾客需要的产品。有三种方法可以将顾客转变成协同设计者:观察学习法、产品定制法,以及获取在线反馈法。
观察学习法
关注顾客需求是企业迈出的一大步。如果你到车展上去观看汽车厂商推出的概念车型,一定会有人在背后注视着你。大众汽车公司就利用车展上获得的信息反馈,对其Microbus概念车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参观者告诉大众公司其设计的Microbus过于简陋,所以大众为其增加了不同材质的更大且更软的座位。
有时,通过观察顾客的行为就可能产生伟大的想法。许多公司,如乐柏美(Rubbermaid)、吉列(Gillette)、百得(Black & Decker)和3M,更热衷于通过对顾客进行观察(而不是直接向他们提问)来获取反馈。企业的调查人员会在商店里对顾客的购买行为进行观察,甚至是到顾客家中拜访以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方式。
华纳-兰伯特制药公司(Warner-Lambert)在研发清凉李施德林漱口水(Fresh Burst Listerine)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对顾客进行观察的意义。
为了获得反馈,公司委托的一家调研公司向37个家庭支付报酬,以便获准在其浴室安装摄像机。尽管李施德林的使用者及其竞争产品Scope的使用者都宣称,他们使用漱口水的目的是保持口气清新,不过,调研公司发现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Scope的使用者往往先将漱口水含入口中,不久便将它吐出;李施德林的使用者则会将漱口水含在口里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位使用者曾含着李施德林漱口水上了车,过了一个街区才将它吐入下水道。这些发现意味着使用者仍然偏向于将李施德林漱口水作为药物看待。
有时,你甚至能发现顾客没有意识到的需求。例如,Cheerios麦片的生产商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顾客食用这种麦片的一种新方法。他们发现,人们并不仅仅在早餐时间才会食用麦片,有些家长会在身边带上几袋 Healthy O’s麦片,然后在不同时候将其作为点心发给小孩,这出乎生产商的预料。
但是,对顾客进行观察并非“小菜一碟”,有的时候企业还是得费一些精力。出身鼎鼎有名的Intuit软件公司的财务软件Quicken,在推出一个名叫“跟我回家”(Follow Me Home)的程序后,就专门派出其开发者到新顾客的家中拜访,以观察他们是如何使用这一程序的。他们发现,一些小型企业主不仅使用它来经营自己的公司,也用它来跟踪自己的个人财务状况。这些发现为Quicken软件开创了新的市场。
产品定制法
顾客的独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当为顾客生产定制产品的成本与生产标准化产品的成本相差无几时,“大规模定制”便出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顾客热衷于亲自动手配置自己想要的产品,包括电脑(如戴尔)、自行车(如Cannondale)、维生素(如Acumin)等。
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有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并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利维·斯特劳斯公司(Levi Strauss)通过向那些寻求现成合身的裤子的妇女,销售其Personal Pair品牌牛仔裤,而成为推行“大规模定制”这一概念的先锋。因为公司经过调查发现,妇女在决定购买牛仔裤前,一般都要试穿20条以上。
其他服装公司也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尝试。如果它们的大量服装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它们就会尤其注重产品的质量,因为大约每三件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服装中,就有一件最终会因各种原因被退回。
Lands’End服装公司曾推出了一种名为“Lands’End Custom”的服务,使得顾客可以以54美元的价格购买到为其定制的斜纹棉布裤。公司要求顾客在线输入其要求的服装规格,如男士需要输入上衣尺寸、身高和体重,女士则需要输入身高、体重和胸围。另外,公司也会询问顾客的体型,如臀部和大腿的比例。公司的软件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为顾客计算出体重分布和裤子规格,然后将这些尺寸规格通过网络发往位于墨西哥的工厂。工厂配备了电脑控制的机器根据订单裁剪面料。两三个星期后,顾客就可以收到厂家发出的裤子。
现在,那些能够展现顾客个性的产品大有市场。以Reflect.com(宝洁旗下的互动性网上商务美容公司)所取得的成功为例。这家公司提供了超过30万种化妆品的配置(甚至是个性化套餐)供女士们选择,并能够在7天内将定制的化妆品交付到顾客手中。
怎样才能实现大规模定制呢?方法之一是使产品组件模块化。也就是说,将产品组件分解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以较低的成本对各个模块进行大规模生产,最后按照不同的配置将所需的模块组装成不同的产品。正是借助这样的方法,摩托罗拉寻呼产品部得以向其顾客提供2,900万种产品配置,这大大降低了所需组件的数量,且将生产时间减少了一半。
其他两种方法包括:
合作型定制:与顾客进行对话,以便清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并为他们定制所需要的产品。当顾客面对一大堆的选择而无从选择时,这种方法最为有效。
举例说明,日本眼镜零售商Paris Miki花了5年的时间开发出了Mikissimes设计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对用户的脸部进行数字拍照,分析他的脸部特征,然后根据他的要求,来分析出他希望自己戴上眼镜后是个什么样子。最后,系统会将推荐的镜片尺寸和形状在顾客的数码照片上加以显示。
适应型定制:提供一种用户可以自行更改的标准化产品。当顾客要求其购买的产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现时,这种方法最为合适。举例说明,路创电子公司(Lutron Electronics Company)生产的照明系统能够将室内不同的灯具相连接。用户可以调整照明系统的效果,以满足聚会、浪漫时刻、看书等不同场合的需要。
获取在线反馈法
将顾客引入产品开发流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值得庆幸的是,借助网络,企业可以以非常经济的手段即时获得顾客的反馈,尽管目前只有少数企业正在利用这种媒介。
例如,菲亚特汽车(Fiat)就借助其公司网站,让用户对其下一代Punto车型的需求进行评估。顾客可以对这款车型的风格、舒适度、性能、价格、安全特性等指标进行优先级排序。他们也可以指出这款车型最令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并给出改进意见。然后,他们可以选择车身风格、车轮样式,以及车头和车尾的样式,并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设计”。最后,公司软件系统会提取客户的最终反馈结果,并记录他们的选择顺序。
通过这种方式,菲亚特公司3个月内就获得了超过3,000份的反馈。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包括在车内配备雨伞架,设计一款前排只有一张长椅的车型等等。公司为这项调查仅花费了35,000美元,这在市场调查领域实在是一笔很小的数目。
许多公司正在借助网络来取得员工的反馈,不过它们当中的大部分仍不愿对外人开放这一流程。最典型的例子是,软件公司将其开发的软件放在公司内部网上,供内部用户进行beta测试,而只将其“软版本”发布到商业网站。公司往往也会删除网站上那些访问频率很高的部分的链接。这样做意味着,只有技术上够专业的用户才可能在无意中接触到软件的测试版本,而不是那些可能会因为测试版的大量错误而受挫的低级用户。
借助网络获取用户反馈具有诸多显著的优势。顾客可以舒舒服服地待在家中提供反馈,因而响应时间最短;企业可以方便地对调研工具进行修改,或为用户提供它的多个试验版本,从而一天24小时不停地收集顾客的反馈;调研人员可以接触到大量、分散的目标客户;由于顾客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反馈,反馈的信息也将更为真实;由于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数据收集工作,且避免了编译错误,获取反馈的成本相较于传统的调研方法也大大降低了。
这种基于网络的调研方法,对于许多销售和营销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以服装和家居装饰行业为例。通常,生产商生产多种款式的服装或装饰品,然后发给零售商进行销售。在获得市场数据之前,没有人能预测哪种款式会畅销或滞销。在一切成为既定事实之后,让顾客通过钱包来进行市场反馈,对企业而言是代价高昂的。如果企业能在进行大批量生产之前,就让顾客挑选出可能滞销的产品,你就可以对产品加以调整,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为了阐明这个过程,我们以富国银行集团(Wells Fargo Corporation)的子公司Burns Security进行的一项调研为例。Burns决定重塑其公司形象,措施之一便是更换保安人员的工作制服。工作制服在传递公司形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处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选择合适的制服对公司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
但是,制服应传递怎样的公司形象呢?Burns及其制服供应商美国美狮服装公司(Lion Apparel)需要尽快得到答案。
为了获得反馈,Burns建立了名为Uniforms Online的网站,并为每位内部员工分配了惟一的访问密码。公司设计了调查项目,在网站上提供了不同的设计选项。然后,公司通知员工访问网站,要求他们提供真实的反馈。员工的选择结果被立刻发送到公司服务器,这台服务器将对所有访问者的选择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公司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将所有反馈信息收集和分析完毕。随后,那些经公司授权的经理就可以登录一个安全的站点,查看这些选择的虚拟总结结果。这大大缩短了响应的时间,加快了决策过程。
其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Burns要求每位参加者选择动物图案来代表公司现在的形象、他期望的公司形象,以及他不期望的公司形象(在市场调研领域,借用动物图案来表示公司形象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在响应者对动物图案分门别类地处理过后,他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的选择。
随后,他被带到了显示了各种款式(包括保卫人员正在穿的一些款式以及公司打算尝试的新款式)的工作制服的网页。员工再次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了“排序”,并且根据其不同属性(如“优质”或“一般”)对其进行评级。
此外,公司也设计了一些开放型的问题,供员工反馈,如“你将如何对自己选择的款式加以改进”,“你现在穿的制服给你带来了什么问题”等。
现在,感兴趣的经理可以随时通过访问一个规定的网站,查看到最新的反馈信息,而不需等上数周或数月才能收到枯燥的报告(事实上,很少有人会阅读这种报告)。公司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评估,也能够控制有权接触到反馈信息的员工或客户的数量。
让顾客参与设计意味着企业要与顾客进行沟通。企业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出于好意你不得不残忍,所以一定要让顾客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好恶(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对产品进行改善)。尽早获得反馈有助于企业最终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总之,让顾客参与设计对供应商和消费者而言都是双赢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