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家精神: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描述和概括“企业家精神”。在我看来,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表现就是两条:创业前是好动,不安分;创业后是执著,不动摇。当然,自始至终还要敢于承担风险。
中国因为最近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造富神话,这些造富神话经过媒体的渲染反过来又在感召着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全民逐富的社会景观。因此柳传志、牛根生、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在中国所获得的媒体关注和社会关注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在发达经济中和他们在级别和体量上大体相当的企业家们。他们成了我们这个人均GDP高速增长的社会的符号。
这种全民逐富的社会表情为创业者萌发和成就梦想提供了温润的土壤,导致所有五星饭店的大堂吧经常爆满每一桌都在谈着三年后上市的大项目。因此,总体来说,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创业热情稀缺、而是创业热情过剩的国家。这对文文即将创办的《创业家》杂志无疑是件好事。(我甚至还在会上半开玩笑冒着得罪利芬老师的风险说:连制作得那么粗糙的《赢在中国》在中国都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可见中国的创业热情有多么旺盛。)
但是,创业热情并不是企业家精神的群步,仅有企业家精神中“好动、不安分”的前半部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执著、不动摇”的后半部分。中国的创业者们不缺乏新奇的点子和三分钟的激情,缺乏的是对自己创业的事情本身长期的痴迷和“一条道走到黑”、近乎迂腐的执著。
有太多的人在创业的第一天就把未来公司的上市和个人财富的创造这两个本来应该是创业结果的事情当成了创业的出发点与目的。这样的创业者也许可以取得局部的成功,积累到一些财富,但是终将难成大器。由于他们的目标过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会比较容易动摇。我当然不是说一条道走到黑就一定能够保证成功,但一流的创业型企业家一定是首先对自己创业的事情—而不是这个事情的结果—有痴心不改的激情(即便永远上不了市它也会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不可能做不成),并且愿意为它一路坚守和奋斗下去(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
关于商业模式:
首先,把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简单复制到中国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譬如收费的ebay易趣在中国就被不收费的淘宝打得稀里哗啦,刚刚在中国宣布关门大吉的贝塔斯曼书友会在欧洲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
但与此同时,把国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翻版到中国也并非一定不能成功;不是所有的创业者在商业模式上都需要创新。譬如,经济型连锁酒店国外有现成的模式,如家把它拷贝过来照样做得风生水起。再譬如,百度跟着Google的脚步,在中国却把师傅逼上了辅路。
不过,对于不愿简单拷贝的创业者们来说,今天的中国正在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会。借助中国日益壮大的本土市场,中国的创业者已经开始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创造出在未来能够引领全球的崭新商业模式,成就具有原创性的伟大企业。譬如,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分众、阿里巴巴和腾迅就都是带有原创色彩的商业模式。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手机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市场,我认为未来在无线互联网领域中国将同样很有可能出现在模式上引领全球的伟大企业。
在创立新商业模式的时候,我觉得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好的商业模式因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简单。一句话能说清楚,一眼能看透。过于复杂的商业模式也许可以赚钱,但是成就不了世界顶级的企业。
2. 能为用户创造明显的价值,这是一切其它价值的来源。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恰恰被很多创业者所忽略。他们可以把一个商业模式讲得天花乱坠,唯独说不清我作为一个用户为什么一定要使用你的产品或者服务。
3. 可以自我循环和强化。Google就是这样,使用的人越多,搜索效果就越好;搜索效果越好,使用的人自然也越多。
4. 有市场化(而不是行政垄断造就)的门槛。门槛可以是技术,可以是资金,可以是品牌以及随之而来的与其它品牌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的能力,也可以是整合和重组价值链的能力。顺便说一句,眼光不是门槛,想法不是门槛,至少不是可以持久的门槛。
5. 符合全球范围内大的发展潮流,譬如无线互联网,譬如全球一体化,譬如健康与环保,譬如正版消费。
6. 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游走在社区道德边缘的商业模式(如传销、某些网络游戏和网络社区、带小姐的歌厅和桑拿等)都永远成就不了伟大的企业。
关于二者哪个更重要:
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肯定两个都重要,没有谁会说只在乎其中一个方面。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已经基本上是爹妈给定的先天基因,后天很难改变。自己真正能够掌控和选择的只剩下了商业模式。
转载请注明:夜阑小雨 » 【转】中国将会出现引领全球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