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到了尾声,其实不是结束,尤其是对我来说,这个活动,为我打开一扇门,已经取得一些进步,还会取得更多进步,所以首先,请允许我说:谢谢!
感谢所有参与这个活动的智者们,感谢关注这个活动的朋友们。
关于读书:
我很感谢我的祖父、父亲、外公,是他们给予我良好的读书环境,感谢我的前夫,他也是爱读书的人,并且引领我走上不同的读书道路,对我来说,是感性与 理性的分水岭。感谢初恋男友,虽然他自己不喜欢看书,但因为我喜欢,所以经常买书送我,尤其是诗词类;感谢某任男友,送我一本重要的书《千江有水千江月》,虽然被辅导员 借去不还但若干年后我还是又买到了。我很幸运,生活于充满书香的环境,并遇上与书相关的人们(与第二任男友是在图书馆邂逅)。
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后,我的读书速度迅猛提升,有一个晚上读了三本,一个晚上读了四本,虽然,这个数字里都有水份(三本中的一本是医疗书藉,有些病不 关注,所以略读;四本书中的两本都是账簿,所以只读了有用的部分),但终究,这是一个提升,要在以前,我会从头看到尾,而时间,就不好估计了。
这要得益于这个活动,所以,我的体会是:用。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个人目标的帮助,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是要实现个人梦想,否则,不如不读。传统的读书法, 是要认真、细致、从头到尾,但现在,我已明白,这个观点,如果站在提升速度、提高效能的目标之上,必须打破。
1、不是必须每字必读。
读书必须有目标,有问题,否则,即使读完,收效也可能甚微。带着问题读,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会有一种强烈的关注感,书与自我,结合紧密。而对于 已经了解的部分,没有必要再读,忽略即可。关注值得关注的部分。
2、抓住全书结构。
通过目录、关键字等,抓住全书结构。不过,要注意的是,之所以要抓住全书结构,并非我们要去了解作者想说明什么,而是:在这些结构里,哪些是对我们 有用的,这样,在看目录的时候,其实就好确定,我们将在哪个部分倾注多一些时间,主次分明,节奏清晰,从而会更有效地读书。
3、一本好书要读几上几遍。
关注对你来说最为迫切的部分,而不是一口就吃一个胖子。谢文老师说:基本上既不重视细节,也不重视文采,只关心逻辑,情节和思想。这 就是很明确的方法,当需要关注文采的时候,可以再读一遍,只关注文采。
4、不要心疼买书的钱。
胜间和代的书里一直强调,不要心疼买书的钱,这可以看作是投资。如果是借来的书,很难用速读法去读,而且也难以反复去读,从网上书店买书,折后的书 相当便宜,放在手里和吸收进脑海里,都是精神财富(当然,前提还是要读和用)。有些人顾虑搬家等,不想多买书,因为书沉,人不必要为了这样的理由来拘锁住 了自己,需要的时候,买,不需要的时候,扔。这也是佛家故事里造船和弃船的寓意所在。
5、范围宜专也宜广。
我个人属于兴趣广泛的那种,既术业有专攻(做实施顾问和产品经理的时候专攻项目管理、制造,做知识管理的时候专注于知识管理),也广泛涉猎,触类旁 通,张潮曾在《幽梦影》中说:才必兼乎趣而始化。一个人死读书,很容易读成书呆子,而如果多涉猎一些,并且能够融汇贯通,对于成长会更有帮助。我有时候脑 子空下来就会乱想,乱联系,比如知识管理和孙子兵法,串联在一起写篇文章还能赚稿费,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你得想得有道理)。
秋叶在分享中提到过主题阅读,我现在非常认同这种方式,也在尝试,这种方法可以让人在较短时间内,对一个领域有较深的认识,我在整理这些读书方法 时,应用到正在研究的个人理财领域,感觉收获很大,这个也将是我博客的下一主题。
关于选书:
在前面的读书和选书方法中已经说得非常多了,我自己主要是豆瓣、朋友介绍这两大途径,因为我读书太杂,就不敢依赖豆瓣猜了,主要是看关联书藉,感觉 这个比较有用。
在朋友介绍这个方面,要让朋友了解自己的爱好、现在在研究的领域,这样,朋友的介绍会更加精准。前两天子扬介绍《自慢》给我,这本书我以前没有听 过,子扬举出一些适用于我的理由,我非常信服,于是立刻下单。
我是看到有人提到一本书时,立刻加在豆瓣想读中(统一到一个容器里存放),在买书的时候,直接翻阅“想读”,加进购书单,这个办法我认为相当不错, 当然豆瓣对我来说不只是想读,我把豆瓣的“想读”作为购书参考使用,把“在读”作为读书计划使用,把“读过”作为读书总结使用,感觉对自己的读书习惯,是 很好的帮助。
在本文的最后,推荐一个读书博客,在京华烟云滚滚红尘中,这位小盆友的精神值得鼓励:
朱翊,互联网从业,从事产品和运营工作,现于北京苟活于高房价与低收入的IT民工潮流中。我喜欢读书和写字,无数时日多么繁忙,我 都要强迫自己阅读一些文字,以及到书市选购一些书籍。
目前有一个读书博客,主要以原创书评、读书笔记、读后感为主,更新还算及时(上周去成都,导致一个多礼拜没有更新),这是 我的小博客而已,我知道内容还很浅显,但我正在努力。
转载请注明:夜阑小雨 » 他们怎样读书和选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