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夜阑小雨 我的学习碎片档案,这里记录了我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中经验,希望给您带去帮助。

再谈校内网、51.com的SNS市场

产品经理 夜阑小雨 671℃ 0评论

facebook orkut friendster myspace twitter 51' 忙否 海内网 热得快
对于国外的产品来讲,是没有细分的,所有的SNS产品都是竞争关系,因为做为SNS平台,目标仅仅是个平台,团队侧重点是功能的开发、投入使用、再根据反馈重新开发。偏向于工具性质。
SNS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关系搬到互联网,然后通过平台得以维系,从而通过六度分隔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
而2008年以后会引申出来社会化搜索,更是强调了SNS平台的工具性价值。
facebook、orkut、friendster、hi5、twitter都是这样的平台。不做内容,通过一个用户体验很好的平台、满足用户的一个需求。

也不是说平台做好了就放在那里,就能成长的很好,应该说后期团队的引导更重要。
比如facebook,初期仅仅开通stanford的在校生,这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创始人在那个时期属于那个团体。他在后来将facebook面向了所有的网民,也不为别的,因为他开了公司,专职在做这个事情,他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资本、可能性去了解各个群体。所以说并不是只有学生是SNS产品的使用者。

在中国SNS产品随着51、校内的火爆也开始被关注
51、校内其实是细分了市场,也就是说我认为校内进军白领市场没戏。

王兴曾经的校内网、校内团队先抓211工程,通过送车票、送书活动将校内网做成功。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团队效率高、团队的主体属于学生。而如今的校内团队仍然是类似的,属于学生。但是去做白领市场,刚刚毕业的学生去做白领市场,至少做不过在白领扑通了很多年的忙否的张本伟吧。

51的庞升东,那也不简单,早期做了那么多网站,最后专注做51。周鸿一投钱给51,看庞升东这个人,就知道51是做成什么样的SNS平台。其真实性考核是视频认证,当然严格,但是这最大的作用是更让那些痴男怨女离不开51。

校内是不能做成中国的facebook的,因为校内大使、校园集市这样的产品大量存在。51是可以做成中国的Myspace的,甚至超过,但是其本质就像迅雷一样不能成为主流,毕竟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在趋于成熟。

另外说一下,我认为twitter+facebook+friendfeed肯定是个成功的模式。

不过互联网也还有一些minimarket,不过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1milliontinyurl.comhao123这样的。

转载请注明:夜阑小雨 » 再谈校内网、51.com的SNS市场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